



7月10日,教育与艺术学院在弘毅楼隆重召开2025级学前教育、早期教育、表演艺术及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。会议分为三个分会场同步进行,邀请来自行业企业、中高职院校的专家代表、毕业生及在校生代表共同参与,旨在优化人才培养体系,深化产教融合,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。学院党支部书记、院长梁志红主持会议并致辞。
会议概况
论证会严格遵循“育人为本、类型特点、标准引领、多方参与”的修订原则,围绕专业定位、课程体系、实践教学及中高职贯通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研讨。各专业负责人及教师团队汇报了前期调研成果及方案修订初稿,行业专家结合区域产业需求提出建设性意见,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各专业负责人及教师汇报了修订基础与初稿。学前教育与早期教育专业教师汇报了行业企业、毕业生及在校生调研成果,并介绍了人才培养方案及“3+2贯通”培养方案修订情况。表演艺术专业分会场由系主任介绍需求调研数据,专业教师讲解课程调整与实践优化细节。艺术设计专业则系统汇报了人才需求、培养目标、课程体系及其与职业标准、岗位需求的对接情况。
分会场亮点
学前教育与早期教育专业:姜燕、李娟、张梦琪老师分别汇报了行业企业调研数据及毕业生跟踪反馈,提出强化职业素养与岗位能力衔接的课程优化方案,胡亚娟老师介绍了“3+2贯通”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,得到中职学校代表丁雪玲等人的高度认可。王雪老师对早期教育专业“培养目标、培养规格、培养模式、课程体系”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,并着重对早期教育专业能力图谱、进程表进行重点阐释。
表演艺术专业:专家建议融入酒泉地方特色与丝路文化元素,增设《舞台综合表现力实训》等课程,强化学生艺术实践能力。
艺术设计专业:企业代表武鲲、汤睿等提出引入新技术新工艺,加强校企合作项目,推动“企业导师进课堂”常态化。
专家建言献策
与会专家通过填写《意见征集表》形成系统性建议:
一是课程对接需求:学前教育专业需紧密对接幼儿园岗位标准,增设“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”等模块化课程;
二是特色化培养:表演艺术专业应结合“敦煌文化”开发特色课程,提升学生文化传承创新能力;
三是技术赋能教学:艺术设计专业需引入AI设计工具,强化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培养;
实践强化:早期教育专业建议增加感统训练等实操课时,深化与早教机构的联合实训。
会议成果
梁志红总结指出,本次论证会汇聚校内外智慧,明确了“标准引领、特色发展”的修订方向。学院将梳理专家意见,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,突出实践性与区域性特色,为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。
展望未来
教育与艺术学院将以此次论证会为契机,持续完善动态调整机制,深化“三教”改革,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,助力学生职业发展,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建设。
(信息员:胡亚娟 审 核:梁志红)